活動標題
- 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
活動描述
- 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定于5月12日上午10時在國臺辦新聞發布廳(廣安門南街6-1號廣安大廈中門四層)舉行新聞發布會,歡迎中外記者參加。中國網現場直播,敬請關注!
文字內容:
- 楊毅:
各位上午好。在回答各位的提問之前,先發布兩個消息。
2010-05-12 10:01:03
- 楊毅:
為進一步方便臺灣居民來往大陸及在大陸工作、生活,公安部決定自5月25日起,授權廣東省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為在大陸的臺灣居民補發、換發5年有效臺胞證。臺灣居民在大陸期間因證件遺失、損毀或有效期屆滿、簽注頁即將用完等申請補發、換發臺胞證的,廣東省公安機關可予受理、審批、簽發5年有效臺胞證。
2010-05-12 10:06:42
- 楊毅:
第二則消息,從5月25日起,公安部授權天津市、浙江省、山東省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在天津、寧波、濟南機場設立臺灣居民口岸簽注點,為事先未辦妥入境證件或簽注直抵口岸的臺灣居民辦理證件、簽注。
2010-05-12 10:06:53
- 楊毅:
近年來,大陸公安部門出臺了一系列便利臺灣居民來往大陸的政策措施。加之上述兩項政策,公安部已先后授權福建、江蘇、浙江、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廣東8省市公安機關為在大陸的臺灣居民補發、換發5年有效臺胞證;先后設立福州、廈門、海口等23個臺灣居民口岸簽注點為事先未辦妥入境手續直抵口岸的臺胞辦理證件、簽注。
2010-05-12 10:07:41
- 楊毅:
隨著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深入和兩岸人民大交流局面的形成,來大陸投資、旅游、工作、學習和生活的臺胞越來越多,我辦將會同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門,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從臺灣居民來往大陸的實際需要出發,不斷改進和完善臺胞出入境管理制度,為臺胞來往大陸創造更加便捷的環境,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2010-05-12 10:07:56
- 楊毅:
下面我愿意回答各位的提問。
2010-05-12 10:08:08
- 臺灣TVBS電視臺記者:
請教關于這次ECFA第三次協商,臺灣昨天傳出最新的消息,好像日程上會有所延后,目前所了解的情形是不是在于早收清單的部分雙方的分歧比較大,請發言人做一個說明,謝謝!
2010-05-12 10:08:25
- 楊毅:
兩岸并沒有就ECFA第三次協商確定日期,何來推遲之說?據我了解,協商是有進展的,雙方都在進行積極的努力。
2010-05-12 10:10:01
- 廈門衛視記者:
上周兩岸互設了旅游辦事處,您對此有何評價?另外,大陸方面把開放大陸居民赴臺旅游的區域擴大到了31個省市,意味著有越來越多的大陸居民會到臺灣旅游,也有人希望盡快開放赴臺的自由行和個人游,請問自由行會在什么時候正式開放?謝謝!
2010-05-12 10:12:43
- 楊毅:
海旅會和臺旅會分別在對岸設立辦事機構,我覺得這是一件好事,有利于促進兩岸雙向旅游的健康發展,為兩岸民眾旅游提供服務和方便。
2010-05-12 10:13:08
- 楊毅:
你提到的第二個問題,邵琪偉局長在臺北講了“要認真研究”,我認為這是一個十分積極的訊息,大陸居民赴臺旅游采取團進團出的方式,這是由兩會簽訂的關于大陸居民赴臺旅游的協議規定的。所以,開放大陸居民赴臺個人游也應該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由兩岸協商,通過試點逐步推動。
2010-05-12 10:13:24
- 中國臺灣網記者:
最近看到新聞說,四川省委書記劉奇葆將于近日率團訪問臺灣,能否請您簡單介紹一下他們此行的相關情況?
2010-05-12 10:13:54
- 楊毅:
應中國國民黨中央邀請,四川省委書記劉奇葆將于5月23日至28日率團赴臺展開主題為“參訪致謝、交流合作”的“天府四川寶島行”活動。在臺期間,訪問團將會晤臺灣各界人士,表達對臺灣各界援助“5.12”四川地震災區的衷心感謝,交流災后重建經驗;訪問團將考察臺灣企業、交通設施,與基層民眾互動交流,并舉辦經貿合作論壇、教育合作研討、成都大廟會、四川少數民族歌舞演出等一系列川味濃郁、豐富多彩的交流活動。
2010-05-12 10:14:16
- 海峽衛視記者:
日前福建省省長黃小晶率團訪問臺灣,可否請發言人介紹一下此次訪臺取得的主要成果?另外,此次訪臺正值海西建設規劃實施一周年,可否請您介紹一下海西建設規劃實施這一年來對于海峽兩岸的經貿合作取得的成果有哪些影響?
2010-05-12 10:14:52
- 楊毅:
福建省省長黃小晶率福建省經貿文化交流團于5月5日至10日赴臺交流訪問,以“走親訪友做生意”為主題,廣泛接觸臺灣各界人士,深入探討閩臺合作發展,密切了親情、宣傳了海西、深化了交流、促進了合作,訪問取得圓滿成功。
2010-05-12 10:22:04
- 楊毅:
在臺期間,訪問團發揮福建與臺灣的“五緣”優勢,行程從臺北到臺中、臺南、高雄等地,看望福建祖地鄉親,接觸鄉村基層民眾,舉辦媽祖情緣系列活動,啟動福建居民臺灣鄉村游,舉辦閩臺族譜展,召開特色鄉鎮交流大會,促成閩臺208個特色鄉鎮結成對子。臺灣鄉親踴躍參加交流,現場互動熱烈。訪問團還舉辦了兩岸合作與發展——閩臺先行先試論壇,推介海西建設規劃,推出閩臺合作先行先試舉措,引起臺灣社會廣泛關注。
2010-05-12 10:22:32
- 楊毅:
訪問團此行與臺灣有關方面就閩臺合作達成多項共識:推動20多家福建企業赴臺投資或設立辦事處,其中8家掛牌開業;推動采購一批臺灣產品特別是農產品,還應臺南鄉親的要求,擴大了在臺南的采購;開通廈門至高雄的客滾航線;在閩臺經濟、文化、教育、旅游、金融、港區等方面達成數十項合作協議,為進一步深化閩臺交流與合作奠定了基礎。
2010-05-12 10:22:47
- 楊毅:
國務院發布《關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已經兩年了,在這個意見里,國務院明確賦予海西經濟區“兩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試區域”的戰略定位,這為兩岸經濟的交流、各方面的合作搭建了一個新的平臺。我們希望臺灣各界抓住這個商機,加強與海西的合作。
2010-05-12 10:23:00
- 楊毅:
國務院發布《關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已經兩年了,在這個意見里,國務院明確賦予海西經濟區“兩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試區域”的戰略定位,這為兩岸經濟的交流、各方面的合作搭建了一個新的平臺。我們希望臺灣各界抓住這個商機,加強與海西的合作。
2010-05-12 10:23:14
- 臺灣三立電視臺記者:
根據路透社最近對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的專訪,提到蔡英文表示,民進黨不排除組團到大陸來,跟大陸方面展開對話,但這個信息后來又被民進黨方面否認了,請問發言人對這件事情有什么看法?
2010-05-12 10:23:27
- 楊毅:
我們注意到蔡英文女士近期有關與大陸對話的言論。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是大勢所趨。我們希望民進黨能夠真正認識到,不放棄“臺獨”主張是沒有出路的,也是不符合臺灣同胞根本和長遠利益的。對于兩岸民間機構和人士就改善和發展兩岸關系交換意見,我們一如既往地鼓勵和歡迎。
2010-05-12 10:23:50
-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和你好臺灣網記者:
據報道,日前臺灣的“泰源227號”遭索馬里海盜劫持,請問發言人,大陸方面對此會提供哪些協助?請介紹目前的進展情況。謝謝!
2010-05-12 10:24:04
- 楊毅:
我們高度關注臺灣被劫漁船“泰源227號”及船員的安危,密切關注事件進展。目前大陸相關單位正積極聯絡有關方面進一步了解情況,核實信息。大陸方面將根據臺灣船東的要求盡力提供協助。
2010-05-12 10:24:28
- 中央電視臺海峽兩岸記者:
第一個問題,上海世博會開幕以來交通銀行在上海開辦了新臺幣的雙向兌換業務,以方便臺灣同胞,受到臺灣同胞歡迎,也有臺胞提出希望能進一步增加兌換網點。請問是否會對此采取進一步措施?第二個問題,根據海協會、海基會兩會的制度化協商,今年上半年的兩會領導人商談將在大陸進行,目前準備情況如何?謝謝!
2010-05-12 10:24:41
- 楊毅:
第一個問題,交通銀行在上海開辦新臺幣雙向兌換業務后,確實給來上海的臺灣同胞提供了方便,受到了臺灣同胞的歡迎。我愿在此告訴各位,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和上海銀行的有關分支機構也將于近期在上海開辦新臺幣雙向兌換業務。上海可兌換新臺幣的網點數量將大幅增加,相信會為臺灣同胞提供更多的方便。
2010-05-12 10:27:03
- 楊毅:
第二個問題,第五次兩會協商會談的時間還要由兩會來商量決定,很快就會告訴你們。
2010-05-12 10:29:34
- 新華社記者:
有兩個問題。第一,我們看到一些報道,關于兩岸直航航班數量不足的問題有望在近期得到緩解,請問發言人兩岸有關方面是否對此進行了協商?請介紹一下有關情況。第二,因為兩岸旅游行業的民間組織已經互設了辦事處,您覺得未來兩岸其它行業的民間組織是否也會陸續設立相關的辦事處?謝謝!
2010-05-12 10:29:47
- 楊毅:
兩岸航空運輸民間行業組織將于近期舉行工作協商,推動解決兩岸民航界共同關心的問題,包括增加直航航班的問題。我們希望通過雙方專業務實的溝通,為兩岸空運直航創造一個更有利的環境,為兩岸同胞提供更多的便利。
2010-05-12 10:30:09
- 楊毅:
你提到的第二個問題,其他行業的民間組織是否也會設立類似的辦事機構,我想如果有需要,雙方可以商量。
2010-05-12 10:30:43
-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和你好臺灣網記者:
關于兩岸旅游的問題。日前,西藏等六省區被列入了第三批大陸居民赴臺旅游的區域,但是我們注意到,這六個省區都還沒有兩岸直航的航點,請問將來是否會考慮在這些省區設立兩岸直航的航點呢?謝謝!
2010-05-12 10:30:55
- 楊毅:
我前面講到兩岸航空運輸民間行業組織很快將舉行工作協商,我想相關問題都可以提出來討論。
2010-05-12 10:34:07
- 香港鳳凰衛視記者:
我們看到最近有報道說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接受《華盛頓郵報》專訪表示,兩岸關系已達到一種運作無礙的“現狀”,大陸在口頭上擱置對統一的要求,臺灣淡化“獨立”主張,彼此致力于維護和平。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謝謝!
2010-05-12 10:34:20
- 楊毅:
我愿在此重申,反對“臺獨”、堅持“九二共識”是兩岸關系改善、發展的政治前提。我們將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實現祖國和平統一,這是我們一貫的立場和明確的目標。
2010-05-12 10:34:57
- 臺灣年代電視臺記者:
我們知道臺灣的吳清基先生前天曾經公開表示說,陸生來臺之后如果跟臺灣人結婚的話,要馬上送回去,不知道國臺辦方面怎么看?謝謝!
2010-05-12 10:35:12
- 楊毅:
我們一貫主張并積極支持兩岸加強教育交流和合作。2006年大陸的教育主管部門已經單方面正式認可了臺灣教育主管部門核準的臺灣高等院校的學歷,2007年又宣布歡迎臺灣的高校來大陸招生。我們也希望臺灣方面在承認大陸學歷、開放陸生赴臺方面,盡早邁出實質性的步伐,并為大陸學生赴臺學習、生活創造良好的環境和便利的條件,維護他們的正當權益。
2010-05-12 10:35:57
- 臺灣中天電視臺記者:
請問ECFA的協商,你剛才提到雙方都還在努力,但是第三次的協商還沒有具體的日程出來,請問是不是真的有可能正如臺灣方面之前所希望的六月份的時候簽署ECFA呢?謝謝!
2010-05-12 10:36:14
- 楊毅:
第三次協商什么時候舉行,我想雙方準備好了就可以舉行。至于什么時候簽署協議,我們多次反復講過,這要根據協商的進展情況來確定,雙方共同努力。
2010-05-12 10:39:54
- 深圳報業集團記者:
延續剛才的問題,臺旅會和海旅會相繼在兩岸分別掛牌,隨著兩岸雙向旅游的不斷發展,臺旅會是不是有可能在大陸的其他重要旅游城市,比如深圳也實現掛牌呢?
2010-05-12 10:40:15
- 楊毅:
看來大家對旅游很感興趣。因為海旅會在臺北設立辦事處,臺旅會在北京設立辦事處,都剛剛掛牌不久,是否有需要在其他地方設置辦事機構,一是要看業務的需要,第二也需要雙方來協商。
2010-05-12 10:40:41
- 法制晚報記者:
我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19日馬英九先生將舉行上任兩周年的記者招待會,并發表演說,請問您是否關注他即將進行的演說?您如何評價他上任兩年來兩岸關系的發展?有消息說北京市副市長茍仲文近期要訪問臺灣,請您介紹一下這方面的情況。
2010-05-12 10:40:54
- 楊毅:
當然很關注。2008年來,經過兩岸雙方的共同努力,兩岸關系保持著良好發展勢頭,給兩岸同胞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我們希望雙方繼續共同努力,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不斷向前邁進,造福兩岸同胞,造福中華民族。
2010-05-12 10:41:35
- 楊毅:
你提到的第二個問題,北京市有關負責人赴臺訪問的情況,我下去了解以后會告訴你。
2010-05-12 10:41:53
- 中新社記者:
在兩岸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大陸一些地方出現了“臺灣街”,請問“大陸街”是否有可能在臺灣出現?
2010-05-12 10:42:10
- 楊毅:
我想有可能。
2010-05-12 10:42:32
- 楊毅:
各位,今天是四川汶川地震兩周年。兩年前的今天,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降臨到汶川,臺灣同胞立即行動起來,積極伸出援手,此情此景,至今歷歷在目,令人感動。我想,不管是兩年前的汶川大地震,還是今年的青海玉樹大地震,還是去年臺灣“莫拉克風災”,當同胞遇到困難的時候,遭遇災害的時候,兩岸同胞都是及時伸出援手,捐款捐物,出錢出力,幫助同胞重新站起來。這種精神比金錢、比物質更為寶貴,必將成為兩岸同胞共同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共同致力于振興中華民族的強大動力。今天也借此機會,也希望通過各位媒體的朋友,再次轉達我們對臺灣同胞援助汶川大地震的衷心感謝。
2010-05-12 10:43:23
- 楊毅:
我們下次發布會再見。
2010-05-12 10:45:03
圖片內容:
圖片大圖:
國臺辦新聞發言人楊毅請記者提問
中國網 楊楠
廈門衛視記者提問
中國網 楊楠
中國臺灣網記者提問
中國網 楊楠
國臺辦新聞發言人楊毅
中國網 楊楠
國臺辦新聞發言人楊毅回答記者提問
中國網 楊楠
臺灣TVBS電視臺記者提問
中國網 楊楠
新聞發布會現場
中國網 楊楠
新聞發布會現場
中國網 楊楠
國臺辦新聞發言人楊毅請記者提問
廈門衛視記者提問
中國臺灣網記者提問
國臺辦新聞發言人楊毅
國臺辦新聞發言人楊毅回答記者提問
臺灣TVBS電視臺記者提問
新聞發布會現場
新聞發布會現場
